本报记者 刘 峣
苏炳添(左二)在男人100米预赛中冲刺。 刘春林摄(新华社发)
“现在是真跑不动了。”近来,在广东肇庆举办的202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(榜首站)上,35岁的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在赛后坦言,这或许是自己的“最终一场100米竞赛了”。
言语平实,口气笃定。从赛道巅峰一路走来,苏炳添用脚步见证我国短跑的兴起,也走到了这段荣耀旅程的结尾。迎候他的,将是新的人生起点。
“跑到跑不动停止”
此次大奖赛,苏炳添报名参与了男人100米和4×100米接力两个项目。100米预赛中,苏炳添以10秒49的成果从小组晋级,但并未出现在随后的半决赛上。
“我真的极力了,也做到了自己所说的‘跑到跑不动停止’。”苏炳添在预赛后表明,由于两年没有体系性参赛,此次重返赛道更像是一次检测,看看自己的竞技状况。
“假如状况不是很抱负的话,这或许便是我的最终一场100米。”他说。
苏炳添的上一场百米竞赛,还要追溯到2022年的俄勒冈田径世锦赛。近两年,他遭到伤病和年纪要素影响,已很少体系性征战百米赛事,仅偶然出战60米和4×100米接力。本站竞赛中,苏炳添在4×100米接力决赛披挂上阵。作为广东队的榜首棒,他与3名00后队友合力夺得金牌。
上一年年末,苏炳添曾揭露表明,将在本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后退役。4年前的陕西全运会,苏炳添跑出9秒95,以打破全运会纪录的成果初次夺得全运会男人百米冠军,这也是他在国内“飞人大战”中最终一次登顶。
代表广东队征战全运会,是苏炳添的期望。虽然间隔十五运会还有半年多的时间,但以其时状况来看,“亚洲飞人”随时都有或许离别赛场。
从成果来看,当下苏炳添的百米成果间隔全运会10秒11的合格资历还有不小的间隔。对此,苏炳添坦言,即使接下来几个月参与100米竞赛,成果也不会相差很大。“所以假如成果抱负的话,就会有下一场,状况不是很抱负的话,或许便是我最终一场。”
关于4×100米项目,苏炳添说,自己期望能够在接力上给广东队带来优势。但他也表明,“假如给部队带来不了优势的话,我就没必要坚持下去了”。
“亚洲选手必定能够做到”
苏炳添的“飞人”之路,是一条不断逾越预期和极限的路途。他的身高1米72,不具备传统短跑选手的体型优势,却凭仗长时间体系练习与精细化技能调整,逐渐提高才能,多次发明前史,完成了我国田径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次打破。
2015年,苏炳添在尤金钻石联赛跑出9秒99,成为首位百米打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。同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,苏炳添与博尔特一起站上“鸟巢”百米起点,成为榜首个跻身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人。
2018年,他在马德里跑出9秒91的成果,追平亚洲纪录;雅加达亚运会上,他又以9秒92的成果摘得金牌,成为我国田径史上第二位“亚运飞人”。
其时,站上亚洲之巅的苏炳添曾说过:“我信任亚洲人能跑到9秒85。我不敢说必定是我,不过我信任自己能跑出9秒90,争夺进9秒8区。”
奇观归于敢想敢做的人。2021年东京奥运会,苏炳添缔造了我国田径的高光时间。从半决赛上跑出发明亚洲纪录的9秒83,到在两个多小时后的决赛中再次叩开10秒大关。那一晚,我国人榜首次在奥运会“百米飞人”大战的舞台中心留下了身影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那场载入前史的决赛中,苏炳添是仅有一名80后选手。
从叩开10秒大关到发明亚洲纪录,“飞人”的背面是日复一日的练习。“我的身高只需1米72,100米要比百米飞人博尔特多跑7步。我早已过了传统认知中的‘黄金运动年纪’,全身还遍及伤病。但我信任,经过本身极力和科学练习,国际其他选手能够做到的,咱们亚洲选手也必定能够做到。”苏炳添曾这样写道。
除了个人项目的打破,苏炳添也在团体项目中书写前史。东京奥运会男人4×100米接力决赛,他与汤星强、谢震业、吴智强协作,以37秒79取得第四名。尔后,取得铜牌的英国队因药检违规被撤销成果,我国队递补取得铜牌。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举办的递补奥运奖牌颁奖仪式上,苏炳添总算站上领奖台,戴上了归于自己的榜首枚奥运会奖牌。
“给予青少年运动员更多协助”
“能坚持的、能做的,我现已极力做到极致了,体育生计没什么惋惜了。”在大奖赛后,苏炳添说,未来自己会踏上新的赛道。
“每名运动员最终都会面对赛道的改变。接下来,我要做的便是给予青少年运动员更多协助。”苏炳添说,自己正在打造青少年练习渠道,也期望在未来从事青少年选材作业。
2018年起,苏炳添以副教授的身份在暨南大学任教。只需练习之余有时间,他都会回到校园给年青人开课,从短跑技巧到科学运动,“苏教师”的课程总是很抢手。
在练习和竞赛时,苏炳添总会随身带着小卷尺,仔细寻觅摆放起跑器的最佳方位。正是这种精雕细镂的研讨与学习,造就了赛场上的速度传奇。2019年,他以榜首作者的身份宣布了论文《新时代我国男人100米短跑:回忆与展望》,从运动员视角提出了我国男人100米短跑跻身国际前列的6点原因,其间“饯别科学化练习理念”被苏炳添排在了首位。
“我期望奥运会的第六名能够给年青运动员非常大的鼓舞。”东京奥运会后,苏炳添曾表明,期望经过更科学的练习手法,协助年青运动员打破10秒大关。
苏炳添的职业生计,是我国短跑不断接近国际中心的描写。从打破“9秒99”的关口,到跻身奥运会决赛,苏炳添证明了:在男人百米这个充溢身体天分竞赛的项目中,科学与毅力相同能够发明奇观。
信任苏炳添仍会在归于自己的赛道上,奔驰不止。未来,当他从百米终点线回身,奔向新的人生之路,必定会以另一种方法,为我国短跑注入继续动力。